2008年2月1日星期五

中國雪災:中央政府與大型國企的利益博弈

撰文 潘小濤
2008/01/28, 週一
大半個中國近日遭受近年罕見的風雪吹襲,老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的是,十三個省市因為缺煤及電網被霜雪壓毀,要限量供電。不過,除了天災,所謂缺煤及停電,其實更多是人禍,也是國務院及中央級大國企利益衝突下,互相博弈、廝殺的結果。新華社引述國家電力調度中心指出,截至一月二十日,全國煤炭庫存量為1773噸,按目前耗用量,僅夠維持七天左右,這是歷史最低水平。報道引述煤炭運銷協會匿名人士說,“以前山西的煤就可以基本保證電煤需求,現在處於煤炭安全生產整改期間,山西的煤炭產量大量下滑,供應山西本地發電都有困難。”國家電網不具名負責人也表示,停電的原因,除了缺煤,跟惡劣天氣也有關係,華中華東不少電網就因為結冰而坍塌。“各地用電量激增,甚至超過夏天的負荷。”不過,這些都只是今年冬天缺電或停電的表面原因,更深層次的電力供需矛盾,潛藏於兩大勢力的“利益”衝突之下,這兩股勢力正是以國務院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級大型國有企業。表面上,兩者是從屬關係,中央級國企是中共附庸,對中央只有俯首聽命的份兒;而且,兩者利益應該完全一致,不應存在利益衝突的空間。不過,人體四肢尚有不受大腦指揮的時候,更何況今天的國企,早已不是計劃經濟年代的國企,特別是大型企業,絕大部分已改成股份制有限公司,且多已上市,國家則是絕對控股的大股東。電力、煤炭、電網、鐵道運輸等大型國企,就是這種類型,即使沒有上市,也要自負盈虧。這種上市國企,除了要配合中央及國務院的經濟政策,負起部分社會及管治責任,更重要的是創造盈利。它們這種追求利潤的內在衝動,跟其他民營企業沒有分別。在正常情況下,社會責任和追求利潤不存在任何衝突,國企自然對中央言聽計從,全力配合中央的政策;但是,當遇到特殊情況,特別是中央政策會損害它們利益時,國企就會採取陽奉陰違等方式,暗中抵抗中央的行政命令。從去年底開始,國務院不斷發出干預漲價的行政命令,一月十四日更明確規定,“成品油、天然氣、電力價格,以及地方管理的供電、供氣、供水、供暖、城市公交、地鐵票價等公用事業價格和遊覽參觀點門票價格,近期一律不提高”。這個“禁漲令”主要想保障老百姓的生活,以免他們在高通脹下百上加斤。對中央及國務院而言,這個也是他們保住政權、維持民望的重要手段,也是它的利益所在。但與此同時,這個“禁漲令”也嚴重損害大部分國企的利益,且絕大部分是壟斷性大型國企,因為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能源、運輸等戰略性行業,都是由中央級國企控制。“禁漲”本來只需一張內部通告,甚至通過各級黨政機關傳達中央精神,已能做到,效果或許更好;但中央要讓老百姓“看到”他們控制物價的努力,才大張其鼓的發出全國通知,以贏取掌聲和喝采。對大型國企來說,他們理應服從這紙禁漲令,否則其董事長、總經理等烏紗不保。不過,他們也不會坐以待斃,置企業的利潤不顧,因而有很大誘因去自導自演的製造供應短缺的假象,以此要脅及對抗中央的禁漲令。過去兩年不斷出現的汽油短缺,如出一轍:國際油價上漲,但發改委只讓國內油價每月漲價一次,令國內與國內油價出現很大落差;而且,由於預期下月的油價繼續升高,兩大石油巨頭於是暫停供油,不僅可減少損失,還可向發改委施壓,讓油價在下個月有更大的加幅。

大雪來臨,一批遊客急忙從四川雪山撤退(法新社圖)同理,由於煤和電的成本不斷上漲,煤炭及電力系統的國企卻不能漲價,為免虧蝕擴大或盈利減少,他們必會減少煤電供應,也不在乎老百姓生活受到甚麼衝擊,甚至老百姓怨言愈大,他們的加價籌碼就愈多。這正是目前中國經濟及民生最弔詭之處!但無論如何,中國老百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加價嘛,他們的生活更困頓;不加嘛,又會出現供應短缺!這正是半吊子市場經濟的惡果。

1 則留言:

Benathk 說...

兗州煤業(600188.SH)因煤炭現貨價格上漲將受益更大。2007年上半年,兗州煤業約有三分之一的煤炭產量按照現貨價格進行銷售,中國神華(601088.SH)和中煤能源(601898.SH)按照合同價格銷售的煤炭占比分別為81.9%和89.1%。眾所周知,大型煤炭企業在2007年12月末舉行的煤炭訂貨會上簽署了煤炭合同,因此近期煤價飆升不會對其2008年業績產生很大影響。對兗州煤業而言,按照現貨價格銷售的煤炭占比最高,因此近期煤價上漲時兗州煤業受益程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