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人兄, 唔知你無銷售經驗?
購買消費品(非必需品),並非購買商品本身!
是購買產品背後的"意念"。
以前的吉利,售賣的是商品,一輛可以載人的車,用來:走白牌賺錢、去農場開工.......
買家以商品的價錢/用途(內地說的性價比,性能與價錢的比例)作為標準。 所以價錢要不斷減,才可以領先同行。
被人笑cheap人,就答一句:都係搵食o者,老闆,幫幫忙啦! 現在的吉利,想賣消費品....,試問有甚麼人會出錢給人,然後被嘲笑為Cheap人? 要擺脫"Cheap...Cheap 車,Cheap Cheap 人"的稱號,談何容易。
吉利必需從新塑造一個形象,另到別人話.....你都識貨wor.... 你都識貨wor....的例子: 華晨的"中華牌駿捷"......都賣得好平,十多萬,應該2007年華晨虧轉盈都係靠佢。 駿捷的生產線跟寶馬是同一條,用十多萬買駿捷等於用三十多萬買寶馬.....別人就贊o加仔。
從吉利找TVB拍電視劇、用三百萬改Logo、贊助中國方程式賽車,可以睇到,吉利肯聽市場推廣的意見, 經過精密計算(傳播理念係精密的科學,浸會傳理系),用以改變吉利背後的形象。
(1) Logo: 原來的Logo,是耕田用的耙,5個抓...意念在農民都買得起! 新的客戶,不再是農民...當然要改。
(2) 你都識貨wor: 這個,應該用贊助中國方程式賽車、自家研發引擎做突破點....好野來的,唔係人人有。 電視劇就用來改變形象(洗腦)....當電視劇經過多月的廣播,亞婆都記得"劉松仁"的xx牌汽車,是第一架可以在美國公路上跑的中國制汽車。
"劉松仁" = 李書褔、xx牌汽車 = 吉利汽車,xx牌汽車結局係點,未來吉利汽車就會點.... 如果吉利汽車能夠順利改變,相信,都可以成為商學院的經典課題。
當然,如果執行失敗,大家又多一個眼高手低的例子。 至於華晨,我同意Ben的睇法。 可能有兩三個季度做得不錯,但是,內部管理不濟,逆景一旦來臨,憑甚麼去處理!
1 則留言:
其實我只好鍾意上ERP 的公司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