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日星期三

本土研发 吉利跳跃

2007年08月01日
作者:梁蒙 来源:汽车人
  
不拘一格的吉利,跳跃而上。进入汽车业10年,积淀底气之后,李书福曾有大言道,全中国没有一家汽车公司的自主研发能与吉利相提并论。也许正如斯言,相比之于多年前那辆用奔驰红旗部件拼凑而成的汽车,今天的吉利实在算是个奇迹了

  2007年6月28日,荷兰变速箱制造公司Antonov 声称,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其6速变速器项目就将由中国浙江的吉利生产,而这个举措,是Antonov试图在2007年扭亏为盈计划中的重要一步。

  在获得这个代产合同之后,吉利又开始调试其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4速自动变速器,并即进行量产,而这款变速器则成为了我国的首款该类产品。
  两则相互印证的消息,把吉利的变速箱研发、制造能力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然而,这个轮廓还只是吉利总体自主研发能力的大轮廓中的一环。
  吉利在1997年所出的第一台车,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用一辆奔驰和一辆红旗拆卸拼装起来的。这辆如同怪胎的车,却揭示了吉利早期的自主研发路线——模仿。对于初始阶段的民营汽车企业,没有国有企业的资金和实力引进车型,模仿的确是一条捷径。
  以夏利为原型改装而成的豪情生动地诠释了吉利初始的研发模式。这款就连外形也非常相似的车型,在下线后的第三年便卖出了1万多辆。尔后,美日优利欧也是通过这条路径开发成型的。
  吉利的模仿逐渐进入更高的阶段。在模仿中,吉利将原型车的零部件解析之后,用自己的零部件进行搭配,出色地控制住了成本,这成为了吉利低价竞争策略的支持手段。同时,在模仿中吉利也开始在汽车造型设计、零部件体系、发动机等关键总成方面有所积累,这也为吉利之后的转型提供了基础。


  转型
  低价并非长久之计。在中国汽车市场长足发展后,低级车的价格水分已经被榨干,吉利的利润迅速减少,一时情势逼人。
  在整车设计上,一开始吉利选择了购买。与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签署了一份价值3000万美元的合约之后,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为吉利打造了一款新车。
  同是2002年,吉利又与包括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在内的5家公司签署协议,进行自由舰车型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工作。

  2003年,在与北京华冠和台湾福臻合作下,吉利又开发出了金刚。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项目中,吉利将底盘、动力总成布置设计、电气设计都揽于自己的汽车研究院进行开发,而合作伙伴仅是负责车型设计。
  其中,自由舰的开发是吉利一次转型的标志。在此次开发中,吉利的自主研发实力得到大大提高,借此摆脱了低价取胜的初级战略,开始进入了更高层级的市场。在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利用中,吉利也积淀下了一批人才,在汽车设计制造领域也有了不少积淀。
  在模仿阶段,由于没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吉利的产品豪情匹配的是丰田夏利发动机,当丰田掌握住吉利的发动机资源供给后,提出了涨价。在当时,这对吉利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刺激之下,吉利开始就汽车关键零部件展开了自主研发。
  在2亿元资金的投入下,吉利委托德国FEV进行“CVVT”发动机项目开发。在此进程中,吉利积极参与设计,进行了许多试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动机设置,并要求FEV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自己也向FEV随时请教。到后来,吉利对项目的参与度越来越大,直到80%至90%。
  2006年,吉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系列“G-Power”问世,至此,吉利的发动机已经以1.0L(三缸)、1.0L(四缸)、CVVT-JL4G10、1.3L、1.5L、1.6L、1.8L、CVVT-JL4G18为八大系列形成了体系,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其中,业内人士认为,拥有着正时链条转动、轻量化设计、全铝合金铸造等多项技术的吉利“CVVT”发动机的表现介于丰田的IZZ-FE和本田的VTEC之间,在国内市场自然吸气发动机中可以位列前三。相比于其他企业在发动机研发领域数十亿元的投资,吉利以2.6亿元便完成了先进发动机的研发,而且生产线的投资也大大低于其他企业同类项目的水平。
  在未来,包括2.0L、2.4L和六缸的2.5L、3.0LCCVT发动机的开发都排在了吉利的日程表上。
  在变速器方面,自2002年起,吉利也开始了研发。3年后,第一款3速液控自动变速箱便告开发成功。现在,吉利变速箱公司已经有着自己的变速箱产品平台,且以此建造了全国的配套体系,效益在吉利集团的诸多子公司中可谓最好。
  相较以前,吉利现在通过自主生产发动机、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每台可以分别节省1.5万元、1300元和1000元,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掌握了定制价格的主动,并且还一次进入了发动机、变速箱市场。
  至此,吉利的自主研发实力已经显露出来。但不能忽略的是这些成就之下的种种支撑。
  今年年初,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梁贺年投奔吉利,而这也只是吉利在国内外招罗的诸多高级人才中的一位。之前,吉利就已经将诸如徐滨宽、余挺、杨建中等技术专家邀请到吉利,分别负责自动变速箱、MR479Q发动机、VVT发动机项目,并最后成功。
  之后,吉利又把原华晨研发副总赵福全招致麾下。这些海归人才分别担任吉利的济南研究院、上海华普汽车研究院和浙江台州临海汽车研究院的院长,梳理之后,现在吉利研发体系已经较从前的松散大大改变。其中,吉利还计划把济南研究院建成为国内首个开放式研究中心,目前已有7个国家的数十家机构表示有意进驻,而这些研究院都是按吉利的生产基地布局。可以预计,在以后,已经形成体系的研发设置,将为吉利的发展带来如何的助力。
  内外兼修的吉利在自信之下曾放言:“在现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没有一家汽车公司可以与吉利汽车在自主研发能力方面形成抗衡。”此言或许过于狂妄,符合李书福一贯的表达,但无论如何,吉利的研发实力已经大为进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