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7日星期二

用腦

好文分享 copy from forever

如無心機看老林兩本大作,不妨花少少時間看看這篇吧~~
應該算是濃縮的精華了.

作者:李劍我做股票是這樣的,總結一下,大概有四個方法。  

第一個,我叫三不主義,就是說不看指數、不相信技術分析、不做預測。

不看指數,很簡單,指數好的時候,不好的股票也跌得一塌糊塗,還是有股票跌停板,你要光看指數做股票,在個股上還是要栽的,另外反過來也一樣,這四年熊市,其實有些股票年年創新高,給我們帶來的很不錯的回報,所以看指數沒用,最終你還是要落實到個股上,這句話很少有例外,只是在指數基金這個問題上,要看大盤,在平均市盈率到多少的時候,我們應該加買,什麼時候應該減倉。所以我平時是不看大盤的。  

第二是不相信技術分析,99年以前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也看得太多,當時覺得18武藝都能用,就試試看吧,有一段時間,我有些朋友是做莊的,我在大戶室就明明看著莊家做莊,莊家告訴我,你看,我今天讓收盤價停在**價位,結果就停在**價位,這給我印象很深,所以K線圖這些東西,你不能說它都是騙人的,但很多是騙人的,你要是靠這些技術分析啊,就非常危險,這些危險包括,你可能在很高位置上套牢。我有很多朋友做技術分析,你看他們哪一個能說清楚明天是漲還是跌,都做不到的,你如果一直要向算命先生這樣去追求,這對我們投資沒什麼幫助。  

所以(第三)不做預測,不做預測,準確地說是不做短期的預測,可以做長期的預測,比如對中國經濟或者一個行業,你大概可以說出一個長期的情況,比如手機出現了,你就別買那些BB機的股票,彩色膠捲出現了,就別買黑白膠捲的股票,數碼相機出來,傳統相機股票,像赫赫有名的柯達,就不要去碰它,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預測,非典來了,旅遊業、航空業受影響,我們大概都可以預測到。可是你要說,明天就一定要到1000點,那絕對跌破1000點。2005年創新高,要漲到5000點,而且還說某年某月某日漲到多少點,這就是精確的錯誤,凡是預測說或者敢說某年某月某日某分某秒漲到多少點的,基本上都是騙人的,精確的錯誤不如模糊的正確好,所以我自己不做預測。  

這是第一條,投資方法,三不主義。  

第二條,十二個字的投資策略,那十二個字呢?
我把巴菲特的東西研究五年了,我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用十二個字可以概括:

好股好價,
長期持有,
適當分散。

這十二個字裡按輕重緩急,最重要是好股。

就在好股上面,講起來很寬,但是我想,簡單地講什麼叫好股:有核心競爭力,有長久生命力,利潤每年成長不低於15%,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0%,等等。我先簡要說明,再舉例。我自己在A股市場、港股市場這麼多年來感覺到,它的概率在1000個股票中能有50個算得上好公司的就不錯了,如果頻繁地買股,肯定就越出好股的範圍,我這4年平均每年買的股票是2到3個,所以我買的有的賺了200%,最少最少也賺了50%,就是說你一定要在好股上下工夫。這裡我講的都是最重要的東西。  

好價,這個好價格,很多股友,除了不買好股、亂買垃圾股的誤區之外,還有價格的問題。我舉些例子,我們訂機票,會打很多電話看哪個航空公司打折打得多,我們到超市買菜,一定要看價格,10元錢1斤的苦瓜,我一定要找2、3元1斤的苦瓜,100元的蘋果,誰會買100元的蘋果?我們會去找3元的蘋果。我覺得你買蘋果,還可能嘗一口,看蘋果好不好。我們平時買東西,是不含糊的。買一件衣服,反反復複試,砍價。1000元衣服對半再拐彎。而我們很多人買股票,拿出全部身家、多年積蓄,可是買一支股票真是草率,一個電話就下單了,或者聽一個朋友說:“這股票要漲了!”就買了。草率得很,而對這個股票極其重要的價位,就沒去想過。或者這樣想,這個股票100元1股,很貴,那個股票3元1股,很便宜。從絕對價位去看,這也是很大的誤區。你到香港就會發現,130元的滙豐銀行要比三毛錢的友誼國際,不知道便宜多少。三毛錢的股票市盈率1000倍,或者馬上就要破產,而130元的滙豐銀行,你擱在那裡,平均每年賺5%,一點問題都沒有。這都是對價格的誤區。我對目標公司,會仔細計算,算它哪個價位,才值得我們買進。我買的茅臺酒,按現在價格除權,是15元買的,動態市盈率是10倍還不到,靜態市盈率是12倍,雲南白藥是12元買的,同仁堂科技是5.5元買的,我自己有一個紀律,凡是超過20倍市盈率以上的,通通不買,管你什麼好股不好股,管人家怎麼說,為什麼呢?因為按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有很重要的一條,你買一個公司的股票,你要想,全世界再優秀的公司,平均每年保持40%的增長,這樣公司實在太少,你要保持40%的增長,你才能用20倍的市盈率去買它,為什麼?因為他還有一條,我們要在市場價格是內在價值一半的時候,我們才能買進,當它的內在價值是40元,我們就要想辦法在它的市場價格20元,也就是一半的時候去買它,你才有確切的把握,只要它向內在價值回歸,你就賺了100%了。那麼,穩定成長的定價比較簡單,它要保持每年20%的增長,就在10倍市盈率的時候去買,我舉個例子,同仁堂,你可以看看,從93年到現在,平均每年淨利潤增長20%,那麼我們就在10倍市盈率去買它,你能買到就太容易賺錢了。現在賺不到了,大盤跌到1000點,它還有30倍市盈率,那我們可以不買,可以去買別的,你可以等到像我講到這樣的情況出現了,再去買它。  

穩定成長股比較簡單,週期性股票就複雜一些,但是同樣是定價很重要。我再舉個例子,上海汽車,你要在汽車行業非常好的時候,16元18元去買上海汽車,那時候買它,就犯了錯誤,買了最高點,會從16元套到4元錢,特別殘酷,是吧?可是用我講的這個方法,你就會發現在16元的時候不會買,按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的方法,也很簡單,對週期性股票,你把它7到10年的利潤全部加起來,然後除以7或者10,就可以算出每年平均利潤,按這個定價,風險大大降低,因為這樣一算,上海汽車的最好價格是2.6元,即使在上海汽車業績最差的時候,週期性低點的時候,用2.6元去買,你也不怕。2.6元買和16元買,相差太遠,而事實上,為什麼有很多人,前幾年,我寫字樓下面的電工都跑上來,說他要買上海汽車和長安汽車,可見多麼熱門,實際上那時候,現在知道了,要賠80%。  

定價很重要,好股還要有好價。  

再下面是“長期持有”。
四年熊市下來,大家最不能接受這個“長期持有”,說如果四年前早拋掉,我現在太幸福了,還長期持有?我講的前提是什麼?是說,當你買的是好公司,當你買的是好價格,那你長期持有就沒問題,對吧?我舉國外的例子,你在十年前買的沃爾瑪,長期持有,現在漲了二、三十倍,100年前買的可口可樂,你就賺了2000萬倍,2000萬倍呀, 1萬元買,現在就是2000億。我自己的股票,我買的茅臺,我耐心地等它上市了兩年,我沒碰它,一直等到2003年,拐點出現了,我稍微講一下,2003年10月,白酒行業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白酒行業經過了5年的大熊市,全國年產量800萬噸跌到320萬噸,生活觀念改變了,很多人喝啤酒、葡萄酒,不再喝白酒,白酒蕭條了。2003年,白酒銷量停止下降,開始上升,茅臺酒加價,我等了兩年,價格下降到我定的標準,動態市盈率10倍,我認為三五年出現的大機會來了,就買了,動員很多朋友買。但是很不幸,很多朋友賺了二、三元錢,就趕快拋掉。很多人買了很差勁的股票,沒賺錢,他就一直留著,結果一直套,越套越深,40元套到4元:40套到30捨不得斬,套到20麻木了,套到10元,他也不管,幾年下來,一輪熊市過來,打開帳單一看,全是垃圾股。什麼原因呢?好股賺了錢都拋了,壞股不得不拿著。就像在我的別墅裡,草都留下,花都打拔掉了。劣幣驅逐良幣,在我們很多朋友,劣股驅逐良股,留下的都是很差勁的股票,所以,好股要一直持有。聽我建議買了茅臺、買了雙匯、買了上海機場、買了同仁堂、買了雲南白藥,很多朋友賺了一、兩元錢,就把它拋掉,留到現在,就已經翻了兩番,漲了200%,但是留下來的人不多,由此看來,買了好公司,就是有好價格,你如果不能長期持有的話,最後利潤也得不倒保障。這十二字裡面,長期持有,我認為至關重要。這個長期持有裡面,還包括這樣一個信念,我們選股要有這樣的理念,當你不想持有這個股票15年、20年、一輩子,你根本就不要買它。你有這樣的精神,才能買到好股。我買的股票,重倉股,不會再動了,我說不再動是這個意思,基本面不變化,就持有一生。因為它在一直賺錢嘛。十二個字的最後,是適當分散,這比較簡單,再好的公司,再好的股票,也不能只買一個,像上海機場這麼好,像茅臺這麼好,也不能只買一個,要適當分散,適當分散到什麼程度更好呢?我自己感覺5到10個比較好,不要太多,太多以後我們研究不過來,我每年要和董秘打很多電話,上市公司我要經常去跑,股東大會要參加,我要是買了100個股票,那我也忙不過來。所以適當分散。 這是第二條,十二個字。  

第三條,先行業,後個股。先行業後個股是什麼道理?我們買個股,經過這麼多年,大家都有體會了,買個股,就要買這個行業的龍頭。買最好的,你要買肉製品,肯定買雙匯;你要買白酒,顯然在茅臺和五糧液裡面選;我要買鋼鐵股,就買寶鋼;我要買機場股,就要買輸送量、客流量、貨源最大的機場;我要買紅酒,就只能買長城幹紅和張裕,我不會隨便亂買;啤酒,顯然是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乳業,首屈一指是伊利股份和蒙牛,就不會去選三元和新希望這樣的;電子行業,中興通訊,假如華為上市了,那也在裡面,大家都要買龍頭。買龍頭,還要看行業,個股裡面還要選擇。一般現在都不會去買垃圾股,可是同樣是龍頭,我認為選擇行業也很重要,選擇個股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行業進行區分,因為時間不太多,我只能大概簡單講一下。   

為什麼要區分行業?首先,一定要區分穩定成長性行業和週期性行業,象食品飲料藥品等,是穩定成長性行業,比如藥品,不會因為經濟形勢好,我就多吃藥,每天吃三斤半,經濟形勢不好,就只吃一粒,感冒藥都不吃了。週期性行業,它就不一樣,大家最大的誤區,在市盈率方面最容易上週期性行業的當,你看,04年宏觀調控到現在,很多公司虧損,都是虧損在週期性行業。04年,週期性行業,鋼鐵、水泥、石化、汽車、銀行,這些行業,它們的市盈率非常之低,當時市盈率好象只有2、3倍,你要是只看市盈率,以為市盈率不到10倍,你去買這些週期性行業,那就要上大當,週期性行業實際上剛剛相反,市盈率高的時候,業績一塌糊塗的時候,恰恰值得買。舉個例子,黃金,黃金的價格暴漲,金礦的股票也暴漲,可這個時候不能買,你等到黃金的價格接近黃金礦山的開採成本,黃金礦山的開採成本大概是每盎司220美元左右,金價跌到那個時候,金礦開採都沒什麼賺頭,就會停止開採,一停止開採,你就會看到金礦企業的市盈率非常之高,它可能高到上百倍,但是恰恰在這個時候,你去買金礦的股票,在金價每盎司220美元的時候去買金礦的股票,那就賺大錢了。在週期性行業,很容易在市盈率、淨資產方面上當,所以我認為,首先區分行業很重要。  

我再舉一個為什麼要先選行業,再選個股的例子,我們從精益求精的角度講,選擇行業的重要性在哪裡?有些行業,它就是產生不了大牛股,你看美國道鐘斯指數就可以看出,大牛股都產生於哪裡?大牛股都產生於製造業、服務業、採掘業。你把組成道鐘斯指數的上市公司一翻,絕大多數都屬於這三個行業,我們講通用電器、可口可樂、吉列剃鬚刀,都是製造業,沃爾瑪、一些著名銀行都是屬於服務業,埃克森石油、中國的中國石油都屬於採掘業,大牛股都是出生在這些行業裡。哪些行業就是出不了大牛股呢?你想想看,公用事業,就出不了大牛股。你看看歐洲股市,從荷蘭股市開始,有兩百年歷史了,有哪一個公用事業股成大牛股的?煤氣、地鐵、高速公路、隧道、電力、橋樑,這樣的公司,我建議大家別買,不是說這些不能賺錢,而是說你要想在它身上賺到100倍、10倍,太難!我們要做一個職業投資者,就要有一個思想意識,就是說,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億萬富翁的投資者,我說不是好投資者,我們想當億萬富翁,我們的選股就要考慮考慮,不要從公用事業股中去選,煤氣、高速公路、地鐵,它們的價格受管制,你要想讓地鐵提價,老百姓要罵娘的,要告到人大去,你怎麼能讓地鐵成為牛股?地鐵修一下,修高速公路,動不動向銀行貸款幾十個億,資本開支巨大。而製造業呢,你看中興通訊,它已經把產品賣到歐洲去、賣到非洲去了,這就是製造業的優點,它可以賣到最偏遠的地方,可以賣到地球各個角落,可口可樂就是這樣的例子,沃爾瑪在全球擴張,銀行在全球擴張,這些行業才可以產生超級大牛股,十年漲十倍,沃爾瑪從誕生開始,漲500倍。  

有些行業,確實要進入夕陽行業,我們就不要買。例如,柯達,不生產黑白膠捲了。手機,剛問世的時候,是無比光輝的朝陽行業,但現在呢,大家很清楚,手機又是個夕陽行業,做手機的實在太多,它已經不賺錢了。有些行業註定不能賺大錢,舉個例子,航空公司,我從來不買航空公司的股票,我給它起個名字,叫兩頭受氣的行業,什麼叫兩頭受氣啊?它一方面成本不斷上升,航空公司的成本是兩個,一個是汽油,一個是大量的人工,石油永遠是漲價,而人的工資,我們回想一下看看,這麼多年到現在,你什麼時候看到工資是下降的?每個城市的最低生活費都在提高,我們沒看到下降。深圳航空是做得最好的,做得這麼好,它一架飛機,也要110個人,地勤、空姐、機長為一架飛機服務,成本永遠在漲,航空公司的底下這一頭,成本在受氣。那一頭又受氣了,是售價,機票老打折。  可是有些行業,兩頭都受益,一邊降低成本,一邊提高價格。你看美國的菲力浦莫利斯,生產萬寶路香煙的,還有上海的中華牌香煙,它的煙能夠不斷地引進新技術,不斷地降低成本,煙草加工,把人力開支一年年縮減,反過來,煙草價格一年年上升。中華牌香煙,1000元一條,比文革的時候漲多少,我們就要找這種行業,它既能無限地提價,又能夠不斷地降低成本,而不能買航空公司這樣的,成本提高,售價降低。青島海爾,我很佩服它,很優秀,可是它處在一個很不幸的行業,鋼材、原材料都不斷漲價,可是家電很多企業,互相殺價,價格不斷下跌,所以我從來不買家電的股票。我們一定要把行業分清楚。  

先行業後個股,這是我的第三條。  

第四條,極其苛刻的選股條件。
我舉個例子,國外有一個畫家,非常勤奮,平均每天要畫幅畫,可是一年下來,一幅畫也沒賣出去,然後請教一個老畫家,說我每天這麼勤奮,怎麼一張畫都賣不掉。那個老畫家就說,你能不能反過來,一年用364天去畫一張畫,用一天時間去賣畫,我相信你肯定能賣掉。這個例子對我研究上市公司研究股票,很有啟發,我個人大概就是這樣做的。就是用364天,去研究、去調查、去從生活中發現。不要去看電腦每天的報價,每天看價格從三塊掉到兩塊,兩快漲到三塊,沒有太大意義。用364天去看年報,去調查,去思考,用一天時間去買股票,其實我講一天時間,一點也不誇張,我記得我這幾年每年花在買股票的時間,其實不到一天,因為現在買股票太方便,只要打個電話,只要在網上點幾下,幾分鐘就完了。可這一點要做到,還真不容易,因為大多數股友,很多老人家,整天盯著螢幕,買賣股票,真是很可憐,他們買股票,都不知道這個公司究竟是幹什麼的,這公司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整天盯在那裡,能看出錢來嗎?看不出錢來的。用364天研究,為什麼只用一天時間買股票呢?還有幾個苛刻的條件來選股。這個苛刻講通俗點,是百裡挑一,100個股票能選到一個就不錯了。如果能做到千里挑一,那就更好。苛刻到什麼程度?一個是要萬千寵愛在一身,我們要買的股票,要符合許多條件,如果不符合條件,就不要去買,就是說要有一個理念,這個理念經過四年熊市,很多朋友難以接受,但我自己確實是這樣貫徹的,就是說,你買的這個股票,你要像買給自己住的房子一樣去買,你買一套房子不會說是隨便買一套,然後三天兩頭賣了,又換一套吧?有很多人住一套房子要住一輩子。正因為要住一輩子,正因為你要把自己幾十年的積蓄去買一套房子,就非常注意挑選,地段、通風、陽光。我們買股票,要像買房子那樣去挑選。  

第二個要像收藏郵票一樣,去珍藏。集郵集郵,像文革時候的林彪的郵票,不會隨便把它賣了,知道越放越值錢。好公司的股票也是這樣,時間長了,會很值錢,中石油的股票中間經常有不動的時候,茅臺也經常有不動的時候,雲南白藥也經常有不動的時候,但是時間一長,你就知道,它每年都給你增長15%到20%。如果現在有100萬,每年增長20%,四十年後,全是億萬富翁。而且我們還很輕鬆,可以去度假、去玩、去釣魚。但前提是要好的,好的你才能珍藏。像收藏郵票那樣。有句話說,選股如選妻,這句話大家都聽爛了,我自己覺得是真理,我們要像挑選終生伴侶一樣挑選好股票。就是說,這個公司哪方面都要符合標準,我在目前持有的股票裡面,有一個就是這樣,從哪方面看都很好,屬於這種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我不講名字,講一下它的條件,大家聽可能就聽出來是哪一個,但是,大家如何能夠按照我這種苛刻的選股標準,相信大家不久之後,即使達不到我這種嚴格的標準,但只要像這種標準看齊的話,至少有一點,大家不會買到垃圾股,不會買到讓你賠錢賠到百分之八、九十。也不會虧到20%以上。  

它有著名的品牌,不僅是行業裡的著名品牌,而且還是本民族的著名品牌。這公司有了。第二它的產品獨一無二,就是說,離開了它所在的地方,別的地方沒法生產。日本能想了很多辦法,搞了十多年一直搞不出來。它公司自己的技術人員,把它放到附近的地方去生產,也不行。就是說,地域具有壟斷性。第三,它的廣告費,不要花多少。因為老有中央領導人或者著名的政治家、高層領導給它做免費廣告,它廣告費也不用什麼。第四,它不用借很多債,它甚至沒有借債。因為我們平時很多朋友買股票沒有注意,有的公司負債率高得很,風險一來,有的公司一下就垮了。像上海的複星集團,我管你好不好,光你那麼大的負債,我就不買。美菱電器、格力電器都是巨額負債,100多億的負債,20億的淨資產,像這樣的我都不碰。而這個公司,就沒有負債。不但沒有負債,而且貨還沒出去,就收到錢了。在中國這個缺少誠信的地方,三角債非常突出。我們買股票,要當心應收款巨大的。這麼多年,我一方面很佩服中集集團,可另一方面從不買中集集團。因為中集集團的應收款實在太大,有沒有應收款的,我為什麼要買有這麼巨大應收款的?你看前年東方鍋爐,我這個不是東方鍋爐,它一下子把幾十億的預付款收來了,你就知道它的產品就絕對沒有收不到款的風險。而這個公司,就沒有應收款,總是貨還沒有生產出來,人家的錢就先到了。第六,人家的貨放在倉庫裡放幾年,就不值錢了。電腦,晶片,在倉庫裡放個五年,1000元的電腦,放五年,100元都賣不出去了。餅乾,放五年,你還能賣出錢嗎?紙板,放五年,紙都發黃了,你還能賣錢嗎?可這個公司的產品,不怕積壓,它越積壓,時間越長,它就越值錢。第七,它的最主要的生產設備,地窖,不用維修,不會生銹、不會過時、貶值,相反,這個地窖還會增值,為什麼?它的微生物種群越來越豐富,釀出來的產品越來越好。反過來想,我們很多重工業的股票,像航空公司,飛機是最重要成本、主要設備,飛幾年以後就淘汰了,它就要花錢去買新飛機,那股東賺什麼錢?它好不容易從乘客那裡賺來的錢,又要去買新飛機,而新飛機又是高價的。那我們為什麼不買那些設備不會過時的?另外還有更多吧。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我們選股,要用最挑剔的眼光來選股票,管理層也是一樣,這個公司的管理層,董事長,他本身就是這個行業的技術權威,他是產品香型的提出者和標準的制訂者,他在幾十年裡從來沒有動搖它的主業,拒絕許多誘惑。像這樣例子很多。最後我想歸結到,要想投資成功,用兩句話可以概括掉,一句就是,一年用364天精心選擇最好的公司,第二句,耐心地等待,等待我講的價位到達,好股好價,就行了。

想發達, 要學

學左 NAV, PE, Yield % , Book Value., 只可保你唔使做窮鬼

但係想 10 年有一億, 就要懂 .. Ratio

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

電力研究員 11 Jul 2007 20:56:24

洞人兄, 唔知你無銷售經驗?
購買消費品(非必需品),並非購買商品本身!
是購買產品背後的"意念"。

以前的吉利,售賣的是商品,一輛可以載人的車,用來:走白牌賺錢、去農場開工.......

買家以商品的價錢/用途(內地說的性價比,性能與價錢的比例)作為標準。 所以價錢要不斷減,才可以領先同行。

被人笑cheap人,就答一句:都係搵食o者,老闆,幫幫忙啦! 現在的吉利,想賣消費品....,試問有甚麼人會出錢給人,然後被嘲笑為Cheap人? 要擺脫"Cheap...Cheap 車,Cheap Cheap 人"的稱號,談何容易。

吉利必需從新塑造一個形象,另到別人話.....你都識貨wor.... 你都識貨wor....的例子: 華晨的"中華牌駿捷"......都賣得好平,十多萬,應該2007年華晨虧轉盈都係靠佢。 駿捷的生產線跟寶馬是同一條,用十多萬買駿捷等於用三十多萬買寶馬.....別人就贊o加仔。

從吉利找TVB拍電視劇、用三百萬改Logo、贊助中國方程式賽車,可以睇到,吉利肯聽市場推廣的意見, 經過精密計算(傳播理念係精密的科學,浸會傳理系),用以改變吉利背後的形象。
(1) Logo: 原來的Logo,是耕田用的耙,5個抓...意念在農民都買得起! 新的客戶,不再是農民...當然要改。
(2) 你都識貨wor: 這個,應該用贊助中國方程式賽車、自家研發引擎做突破點....好野來的,唔係人人有。 電視劇就用來改變形象(洗腦)....當電視劇經過多月的廣播,亞婆都記得"劉松仁"的xx牌汽車,是第一架可以在美國公路上跑的中國制汽車。

"劉松仁" = 李書褔、xx牌汽車 = 吉利汽車,xx牌汽車結局係點,未來吉利汽車就會點.... 如果吉利汽車能夠順利改變,相信,都可以成為商學院的經典課題。

當然,如果執行失敗,大家又多一個眼高手低的例子。 至於華晨,我同意Ben的睇法。 可能有兩三個季度做得不錯,但是,內部管理不濟,逆景一旦來臨,憑甚麼去處理!

175 吉利先注資 , 後批股. 再變基金股

今早~1100am 睇 $1.31-1.34 有 2000萬股放沽, 以為就係無乜力la

之後出街返工law, 點知1200pm有個friend call 我,

話比我知 20球貨半個鐘比人掃曬, 12點已經$1.36

1215pm, $1.41, 1230pm收市 $1.46 ---->我已經嚇一跳.
半日成交 1.14億股., 癲左

比人掃高 10% 後停牌. 奇在呢到

我估
吉利 d 街貨好少, 幾個Hedge fund又圍左吉利, d 傳統基金想要又無貨
所以吉利會注資發新股比母公司 , 有新增股份就可以批比 d fund house

總括來講, 吉利會變成一隻基金股

山雞變鳳凰, 330思捷就係好例子

汽車股又可以睇少一隻

以車論車, 我買 bmw 3系都唔買 遠景vision,
寶馬貴系貴, 但係靚仔好多

但係以股論股, 華晨比唔上吉利 la

華晨管理層認為 自已公司夠 fit, 能夠吸引人地買你 d adr
就唔使返大陸圈錢 la, 華晨係唔係好等錢使??,
扭虧為盈 , 理應有正現金流, 賺錢難使錢易, 未識賺錢就識使錢,
管理層應該反省一下

管理層一個字-----差

華晨汽車美國退市鎩羽而歸 謀大陸融資重生
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星島網訊】由於交易量持續萎縮、融資能力基本喪失,最早進入美國資本市場的華晨汽車(NYSE:CBA)即將退市。不過據悉,由於華晨汽車產能制約日漸明顯,加上華晨寶馬合資公司的擴產計劃箭在弦上,華晨汽車正在醞釀大陸融資計劃。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在香港地區上市的華晨汽車(1114.HK)日前宣佈,董事會決定撤銷華晨汽車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美國存托股票(ADS),每一份該股相當於100股面值0.01美元的普通股。決定已向紐交所提交,但未透露具體退市日期。這家最早進入北美市場的大陸公司現已喪失融資能力,但又不得不支付高昂的維護費用。

  但是,一位持有華晨美國股票的國際金融專家表示,華晨汽車要在美退市必須經美國證監會、股東大會通過,且應有一個被接受的退市方案。他認為,華晨汽車在香港地區發佈的公告有點草率。根據這位專家的經驗,華晨汽車目前有三種渠道可實現退市:私有化、破產和轉成香港股(即由在香港地區上市的華晨汽車將其買下),按照華晨汽車目前每股28美元的股價,私有化代價很高,而華晨汽車今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銷售額上升了58%,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可能破產,因此此事的後續懸念很大。

  華晨汽車1992年先是在百慕大註冊,其後在當年10月9日于紐交所上市,首開大陸企業在境外註冊繞道上市的先例。不過,在首次募集到8000萬美元後,華晨汽車的美國之行並沒有想像中的一路坦途。據公告,近年來華晨汽車的美國存托股票交易量不斷減少,不僅無法從中募集資金,相反為適應美國報告與註冊制度的行政開支卻在逐年增加。

  “北美市場已失去真正資本再造功能,退市是遲早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華晨汽車融資計劃會停止,公司正尋找一個理想方式,恢復大陸市場的融資功能。”華晨汽車的一位人士坦言退市初衷。

  據了解,今年以來華晨汽車掌門祁玉民一直在謀求恢復大陸市場的融資功能,包括大陸整體上市及向已有上市公司注資都在計劃中。與寶馬合資生產國產寶馬轎車後,華晨汽車業績並不理想,近三年來一直虧損。2005年虧損6.50億元,去年虧損3.98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整車銷售14.6萬輛,同比增長58.3%,華晨寶馬和華晨金盃的銷售也得到大幅增長,其中華晨寶馬的瀋陽工廠產能已嚴重制約了寶馬汽車在華發展步伐,同樣華晨汽車的產能也處於超負荷運轉中,“華晨寶馬和華晨汽車的擴產計劃最晚明年初就要實施,所以華晨汽車需要大筆資金來滿足龐大的擴產需求。”上述華晨汽車內部人士表示。華晨方面希望全年實現整車銷售30萬輛,同比增長43%,實現扭虧為盈。

2007年7月5日星期四

操盤手 2

威廉.歐尼爾(William J. O'Neil)是美國知名的成長型投資大師,
投資經歷長達40年,在哈佛大學的管理發展所研究期間,
開始研究美國股票史上漲幅最大的股票所具有的特性,
發展出著名的CANSLIM選股投資法則,
他以CANSLIM 的方法進行實際投資,創下在26個月內大賺20倍的記錄


1963年創立威廉.歐尼爾公司,並買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席位,
創下最年輕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席位的記錄,
1984年開始發行投資者財經日報,
1988年出版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 A winning system in good times or bad一書(中譯:笑傲股市),
即成為當年度全美最暢銷的投資類書籍,至今已銷售達100萬本以上,
而且仍然繼續發行。

目前威廉.歐尼爾公司已成為全球主要基金經理人最喜愛的投資顧問公司之一,有超過600位基金經理人聽取威廉.歐尼爾的投資建議,
而投資者財經日報在全美的訂戶超過30萬人,對股市的影響非常大。


威廉.歐尼爾研究1953年開始至1990年間,
美國表現最好的500家上市公司,歸納整理出其具有的共同特性,
發展出CANSLIM的投資哲學,在其名著笑傲股市一書中,
有完整的介紹:
C:當季盈餘成長。
A:過去五年盈餘顯著成長。
N:新產品、新管理階層或股價創新高,忘記低價股,股價低通常有其理由存在。
S:流通在外股數少或是在合理水準之內。
L:市場的領導者或落後者,應挑選領導者。
I:專業投資機構的認同。
M:市場走向。 


根據William J. O'Neil的CANSLIM投資法則,吉利汽車(175)是少數能夠符合以上各項準則之公司。
C:吉利2007年首季盈利大漲28倍,若屬實的話。
A:吉利過去三年之每股盈利增長為+24%、+37%、+88%,呈遞增式盈利增長,Return on Equity為20.3%
N:吉利於5月18日發表「遠景」,性能勝過豐田同級車,動力強,耗油量低,價格合理。 有聽過中國殲10戰機之綜合性能超過美國F-16嗎?
中國人連衛星、火箭、太空人都可以送上天,汽車這玩兒算什麼?
S:吉利之市值只有62億8千3百萬,較駿威(203)、東風(489)、華晨(1114)都要低。現時之散戶流通股在15%以下,身輕如燕。
L:中國汽車產業由外資、合資及自主品牌組成,
吉利是自主品牌之龍頭。
難道將來可以代表中國的汽車企業的會是什麼奔馳?寶馬?通用?福特?什麼東風日產、東風標緻這些人家的東西嗎?
I:吉利得到兩家投行及兩家對沖基金之認同:UBS, Morgan Stanley, TOSCA, OZ Management, L.L.C.
M:2008年是北京奧運、2009年是中國60週年國慶,2010年是上海世博會及廣州亞運會,中國經濟牛氣十足。

其他因素:
‧中國汽車產業處於增長期,政府鼓勵內需,亦扶持自主品牌之發展
‧技術走勢而言,吉利杯狀突破,最少量度目標為$1.825
‧《歲月風雲》正於中央八台播放中,無線亦即將播放該60集長劇

操盤手的意見

操盤手 5 JULY
花旗早輪才調升吉利(175)之目標價至1.33,並予買入評級,說什麼預期吉利2007-2009年之複式盈利增長會有58%云云,未隔多久,現在又下調其目標價至1.07,說什麼銷售未如理想。 這家花旗是怎麼做分析的?朝令夕改,左搖右擺,一點立場都沒有。 如果買入股票只是為了博取該公司數個月之突出業績,這叫投資嗎?收益會豐厚嗎? 難怪花旗這個分析師就只能當一名分析師罷了。

吉利之走勢是一個巨型杯狀走勢,杯柄處為2006年4月21日那個星期之高點1.07,杯底為2006年1月6日那個星期之底點0.315,股價於2007年2月16日那個星期以巨大成交量突破杯柄處之阻力1.07,其後再形成後抽走勢。中線最少量度目標價為1.07-0.315+1.07=1.825 這種巨型股價突破走勢與吉利汽車向外界宣佈進入戰略轉型期相互呼應。

2007年7月4日星期三

花旗發表報告,給予吉利汽車「沽售」評級,目標價1.07元。

剛剛睇 now 財經台,佢話 花旗 citibank 降吉利目標價到 $1.07, 笑死我.唔係 "far", 花旗你又用呢一蕉, 點會仲有阿毛會中你計

上年8 9 月 citibank 話降中鋁評級 市價 $5.5 ,佢話見 $4.2, 我同 d friend 討論後, 我地就係 $4.9- $ 5.5 不停買,
今日已經 $14.5, 昇左差 d 3倍 (連息應該有 3倍)

ps 睇下 hiking 兄係 10/2006 寫左 d 野
http://hk.myblog.yahoo.com/kennylim-blog/article?mid=303&fid=23&action=prev

2007年7月3日星期二

我預期的事真的發生

A New York investment firm OZ Management, L.L.C. has declared a 5.10 percent stake in the Geely (175.HK)

OZ Management, L.L.C.
27 June 251,279,888(L) 5.10%(L)

Morgan Stanley
25 June 425,793,810(L) 8.64%(L)
22 June 412,423,810(L) 8.37%(L)
20 June 407,723,810(L) 8.28%(L)
18 June 400,473,810(L) 8.13%(L)


TOSCA
25 June 501,990,000(L) 10.19%(L)
12 June 446,420,000(L) 9.06% (L)
25 May 383,415,000(L) 8.03% (L)


UBS AG
25 April 389,221,589(L) 8.15% (L)

又多一個大股東來參加吉利這個 party

2007年7月1日星期日

7-1 假期很忙

找了很多資料, 要多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