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

成都GDP为什么能增长14.3%?(


7月24日,郫县,成灌铁路正加紧建设 王效 摄  开栏语  GDP同比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1%、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3.05%。7月22日,成都市委工作会上披露的一连串数据出人意料、令人振奋。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在会上三次用“来之不易”总结上半年的工作。  前有“5·12”大地震,后有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成都的“来之不易”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一个个问号。为什么GDP增幅是14.3%?为什么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是3.05%?为什么说新型城乡形态正在形成……数据的基础是什么,成都何以做到?  今日起,本报推出揭秘成都的“来之不易”系列报道,选择成都上半年工作中5个最令人关注的侧面进行解读,为你揭开“来之不易”数据背后的秘密。(谢佳君)  上半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951.3亿元,同比增长14.3%———  7月,当成都亮出自己的半年成绩单时,有人惊叹,有人质疑———全国的成绩只有7.1%,全省的也不过13.5%。而就在一年前,“5·12”地震发生后,不少外地人来到成都,都摇头叹息:这下成都完了,甚至悲观预测,成都起码倒退十年八年———  为了14.3  %许多人白头发都长了好多  地震+金融危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旅游业元气大伤、开发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整整一年多来,姜斌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就没缓过。作为成都高新区投资服务局的局长,他的角色,就像是成都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急先锋”。但从“5·12”地震开始,到去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这位“急先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工业新项目来得很少,房地产、制造业受影响都很大……有的客户觉得很恐怖,有的正在谈的客户直接说,成都要抗震救灾,我们就不打搅你们工作了。”那段日子,高新区投资服务局便忙着给每个企业发邮件联系,或是直接上门给有意向的企业做工作,解释地震对成都的投资环境并无影响。  屋漏偏遭连夜雨。眼看地震的影响慢慢减弱,世界金融危机又席卷而来。在姜斌看来,这对招商引资的打击,远远大过地震。“很多在谈的外资项目被迫无限延期。大环境拿不准,厂家没有市场,看不到前景,自然要持币观望。”  这样的压力,绝不只是在姜斌一人身上。“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旅游业元气大伤、开发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政府部门又怎么可能不焦虑?”一位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说,加上预测可能出现上世纪30年代一样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很多工作人员白头发都长了好多。”  这位人士将彼时成都的艰难处境归纳为几点:地震打乱了经济发展节奏;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全球金融危机让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巨变,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就业问题随着经济形势的下转越来越突出。  还有一个鲜为人关注的事实是,经过连续5年的高增长,成都的经济发展周期已经到了调整阶段,出现下滑难以避免。  “今年1~2月份,很多经济指标都很难看。”市发改委这位人士说,这些指标包括地方财政收入、投资启动速度、企业经营、就业情况等等。  所有这些,似乎都证明14.3%的不可能。  创造14.3  %成都靠的是什么?  信心+12条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立下汗马功劳”  今年初,一个特殊的机构在英国伦敦扎了根———高新区欧洲招商办事处,虽然办事处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但却是高新区将招商引资阵地扩张到欧美前沿战场的第一步。  “金融危机发生后,来的企业越来越少,我们分析后认为,金融危机对软件产业发展恰恰是一个机会,欧美企业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需求,只是我们了解的信息太少。”姜斌说,设立欧洲办事处便是扩大信息源的一个新招。工作人员通过参加当地专业协会的活动,介绍高新区,也带回国外的行业信息和需求。“上半年,办事处已经收集了几十条有效信息,不少欧洲企业因此正和高新区接洽。”就在这周,姜斌就将迎来一批通过办事处介绍从欧洲来的投资考察者。下个月,高新区还将在美国旧金山再成立一个针对北美地区的招商办事处。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已成功引进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英特尔公司决定将上海封装测试厂的产能整合到成都工厂,阿里巴巴也将西部基地落子成都。  市发改委相关人士总结说,不仅是高新区,成都取得逆势前行的好成绩,一是得益于多年来成都通过城乡统筹发展,业已形成的良好投资环境,“大家觉得有奔头、有信心”;二则是由于成都在危机下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抓住机遇及时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这位曾参与政策调研的人士透露说,去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刚开始时,市委、市政府就立即要求发改委牵头组织,就当时的经济形势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形成的调研报告副市长以上领导人手一份。去年11月26日,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旋即出台,提出涉及灾后重建、深入推进“三个集中”、改善民生、提升产业竞争力等6大方面的12条详细措施。  这12条应对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确定2009年全市将力争完成4000亿元以上的投资目标,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导向作用。“事实证明,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立下汗马功劳。”市发改委这位人士说,上半年,成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2.5亿元,增长了44.1%,这一速度甚至超过了北京、重庆等直辖市。“政策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后,今年3月份全市经济情况就开始好转,而工业经济在一季度便实现了开门红。到了二季度,情况更比预期还要好。”  还能14.3%吗  一场远未结束的“战役”  后劲+艰巨任务“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拉动依然不理想,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500多个重点项目和近1800个灾后重建项目带动的不仅是经济增速,更包括产业结构的升级、交通通信枢纽建设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如今,一汽大众35万辆轿车等56个工业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六大重点行业完成增加值528.4亿元;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基础工程已全面完成,成灌铁路、成都新客站、成绵乐城际铁路进展顺利,地铁1号线已全线贯通,地铁2号线也全线开工;12个城中村改造片区已完成投资11.2亿元,成都的城镇建成区面积已扩大6平方公里;10.2万人已享受了就业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仅3.05%……  投资拉动的还有整个城市的信心。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成都的旅游业发展已超过震前水平,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外贸业发展也是全国瞩目。  然而,14.3%背后,同样存在巨大的隐忧。“数据好看和数据质量有很大的不同。”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一针见血,“一个的重要原因是,成都去年的基数比较低,因此增长率也高于许多地区。”  另一方面,虽然政府投资的刺激效应已经显现,但对社会投资的拉动依然不理想。“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造成资金后劲不足,持续发展也必然受影响。”他还指出,虽然成都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半年增长了8.4%,但增幅却出现了下降,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不少企业效益也仍在下滑。而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上,成都的任务依然严峻。“上半年的数据只能证明我们的措施是正确的,但绝对不代表能高枕无忧。”而对于最困难时期是否已经过去,市发改委这位人士坦言,“今年一年都是最困难的时期。”  本报记者张凌

沒有留言: